前端性能优化--卡顿的监控和定位
更新日期:
卡顿大概是前端遇到的问题的最棘手的一个,尤其是卡顿产生的时候常常无法进行其他操作,甚至控制台也打开不了。
但是这活落到了咱们头上,老板说啥就得做啥。能本地复现的我们还能打开控制台,打个断点或者录制 Performance 来看看到底哪些地方占用较大的耗时。如果没法本地复现呢?
卡顿检测
首先,我们来看看可以怎么主动检测卡顿的出现。
卡顿,顾名思义则是代码执行产生长耗时,导致浏览器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。那么,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方案,来监测当前页面响应的延迟。
Worker 心跳方案
对应浏览器来说,由于 JavaScript 是单线程的设计,当卡顿发生的时候,往往是由于 JavaScript 在执行过长的逻辑,常见于大量数据的遍历操作,甚至是进入死循环。
利用这个特效,我们可以在页面打开的时候,就启动一个 Worker 线程,使用心跳的方式与主线程进行同步。假设我们希望能监测 1s 以上的卡顿,我们可以设置主线程每间隔 1s 向 Worker 发送心跳消息。(当然,线程通讯本身需要一些耗时,且 JavaScript 的计时器也未必是准时的,因此心跳需要给予一定的冗余范围)
由于页面发生卡顿的时候,主线程往往是忙碌状态,我们可以通过 Worker 里丢失心跳的时候进行上报,就能及时发现卡顿的产生。
但是其实 Worker 更多时候用于检测网页崩溃,用来检测卡顿的效果其实还不如使用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,因为线程通信的耗时和延迟导致该方案不大准确。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 方案
前面前端性能优化–卡顿篇有简单提到一些卡顿的检测方案,市面上大多数的方案也是基于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方法来检测是否有卡顿出现。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)
会在浏览器下次重绘之前调用,常常用来更新动画。这是因为setTimeout
/setInterval
计时器只能保证将回调添加至浏览器的回调队列(宏任务)的时间,不能保证回调队列的运行时间,因此使用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会更合适。
通常来说,大多数电脑显示器的刷新频率是 60Hz,也就是说每秒钟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会被执行 60 次。因此可以使用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来监控卡顿,具体的方案会依赖于我们项目的要求。
比如,有些人会认为连续出现 3 个低于 20 的 FPS 即可认为网页存在卡顿,这种情况下我们则针对这个数值进行上报。
除此之外,假设我们认为页面中存在超过特定时间(比如 1s)的长耗时任务即存在明显卡顿,则我们可以判断两次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执行间超过一定时间,则发生了卡顿。
使用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
监测卡顿需要注意的是,他是一个被十分频繁执行的代码,不应该处理过多的逻辑。
Long Tasks API 方案
熟悉前端性能优化的开发都知道,阻塞主线程达 50 毫秒或以上的任务会导致以下问题:
- 可交互时间(TTI)延迟
- 严重不稳定的交互行为 (轻击、单击、滚动、滚轮等) 延迟
- 严重不稳定的事件回调延迟
- 紊乱的动画和滚动
因此,W3C 推出 Long Tasks API。长任务(Long task)定义了任何连续不间断的且主 UI 线程繁忙 50 毫秒及以上的时间区间。比如以下常规场景:
- 长耗时的事件回调
- 代价高昂的回流和其他重绘
- 浏览器在超过 50 毫秒的事件循环的相邻循环之间所做的工作
我们可以使用PerformanceObserver
这样简单地获取到长任务:
1 | var observer = new PerformanceObserver(function (list) { |
相比requestAnimationFrame
,使用 Long Tasks API 可避免调用过于频繁的问题,并且performance timeline
的任务优先级较低,会尽可能在空闲时进行,可避免影响页面其他任务的执行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该 API 还处于实验性阶段,兼容性还有待完善,而我们卡顿常常发生在版本较落后、性能较差的机器上,因此兜底方案也是十分需要的。
PerformanceObserver 卡顿检测
前面也提到,卡顿产生于用户操作后网页无法及时响应。根据这个原理,我们可以使用PerformanceObserver
监听用户操作,检测是否产生卡顿:
1 | new PerformanceObserver((list) => { |
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避免频繁在requestAnimationFrame
中执行任务,这也是官方鼓励开发者使用的方式,它避免了轮询,且被设计为低优先级任务,甚至可以从缓存中取出过往数据。
但该方式仅能发现卡顿,至于具体的定位还是得配合埋点和心跳进行会更有效。
卡顿埋点上报
不管是哪种卡顿监控方式,我们使用检测卡顿的方案发现了卡顿之后,需要将卡顿进行上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。但如果我们仅仅上报了卡顿的发生,是不足以定位和解决问题的。
卡顿打点
那么,我们可以通过打点的方式来大概获取卡顿发生的位置。
举个例子,假设我们一个网页中,关键的点和容易产生长耗时的操作包括:
- 加载数据。
- 计算。
- 渲染。
- 批量操作。
- 数据提交。
那么,我们可以在这些操作的地方进行打点。假设我们卡顿工具的能力主要有两个:
1 | interface IJank { |
那么,当我们在页面加载的时候分别进行打点,我们的堆栈可能是这样的:
1 | _jankLogs = [ |
当卡顿心跳发现卡顿产生时,我们可以拿到堆栈的数据,比如当用户在批量操作之后发生卡顿,假设此时我们拿到堆栈:
1 | _jankLogs = [ |
这意味着卡顿发生时,最后一次操作是数据层--批量操作计算
,则我们可以认为是该操作产生了卡顿。
我们可以将module
/action
以及具体的卡顿耗时一起上报,这样就方便我们监控用户的大盘卡顿数据了,也较容易地定位到具体卡顿产生的位置。
心跳打点
当然,上述方案如果能达到最优效果,则我们需要在代码中关键的位置进行打点,常见的比如数据加载、计算、事件触发、JavaScript 加载等。
我们可以将打点方法做成装饰器,自动给class
中的方法进行打点。如果埋点数据过少,可能会产生误报,那么我们可以增加心跳的打点:
1 | IJank._heartbeat = () => { |
当我们心跳产生的时候,会更新堆栈数据。假设发生卡顿的时候,我们拿到这样的堆栈信息:
1 | _jankLogs = [ |
显然,卡顿发生时最后一次打点为Jank--heartbeat
,这意味着卡顿并不是产生于数据层---批量操作计算
,而是产生于该逻辑后的一个不知名逻辑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能还需要再在可疑的地方增加打点,再继续观察。
JavaScript 加载打点
有一个用于监控一些懒加载的 JavaScript 代码的小技巧,我们可以使用PerformanceObserver
获取到 JavaScript 代码资源拉取回来后的时机,然后进行打点:
1 | performanceObserver = new PerformanceObserver((resource) => { |
当卡顿产生时,堆栈的最后一个日志如果为compileScript--bundle_xxxx
之类的,则可以认为该 JavaScript 资源在加载的时候耗时较久,导致卡顿的产生。
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们可以有效监控用户卡顿的发生,以及卡顿产生较多的逻辑,然后进行相应的问题定位和优化。
结束语
对于计算逻辑较多、页面逻辑复杂的项目来说,卡顿常常是一个较大痛点。
关于日常性能的数据监控和优化方案之前也有介绍不少,相比一般的性能优化,卡顿往往产生于不合理的逻辑中,比如死循环、过大数据的反复遍历等等,其监控和定位方式也与普通的性能优化不大一致。
码生艰难,写文不易,给我家猪囤点猫粮了喵~
查看Github有更多内容噢:https://github.com/godbasin
更欢迎来被删的前端游乐场边撸猫边学前端噢
如果你想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我,欢迎关注“牧羊的猪”公众号噢